廣仁堂中醫診所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仁堂中醫診所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仁堂中醫診所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仁堂中醫診所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仁堂中醫診所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仁堂中醫診所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仁堂中醫診所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ERMOII548548EEMNNKOE |
內容簡介
一個最平凡的台灣庄腳囝在美國闖盪的不平凡人生紀錄
李正三,1939年生,台南縣學甲鄉人。父親李鹿,無懼強權,日治時期就為反對殖民壓迫參與農民運動而繫獄四年,1947年更因「二二八事件」前後近七年的逃亡,家庭重擔因此轉嫁至一干孤兒寡母。虧得母親李莊丙氏刻苦劬勞、慈愛溫良的撐持養育,李家雖和一般庄腳家庭一樣打赤腳、吃蕃薯簽過活,全家人仍互助互愛、和樂一團。
李正三堅苦卓絕地度過早年困頓,在先後擔任小學教師、中學教師及中研院近史所助理等職務後,1968年負笈至美攻讀社會學,1970年畢業後在美定居。其後,在餐飲界巨擘陳金鐘社長的提拔下,1974年他受命經管於紐約開張的元祿壽司餐廳,之後35年乘勢闖盪美國餐飲界,共參與過13家餐館的運作。經過了安定生活的緩衝歲月,1990年,他承繼乃父之風,與林忠勝、吳君瑩伉儷在美成立「台灣口述歷史研究室」,默默從事訪問台灣耆老,保存台灣人足跡的工作。1996年起,更積極參與台美人社區活動,為台灣「獨立建國」的目標出錢出力、全力以赴,一個事業有成的台灣同鄉無條件地回饋故鄉,這等器度舉措,實在令人感動。
以生平雜記篇(回憶二二八對自己童年的影響、描述個人無心插柳的餐飲業生涯等文)、二二八及政論篇(對二二八的感言回顧、回台為本土人士助選造勢的經過等文)、社團活動篇(記述台美人的社團活動盛況、側記蘇貞昌縣長在紐約的演講實況等文),與旅遊隨筆篇(描寫地中海、智利復活島、東非、巴爾幹半島之遊等多篇史地趣事)四部曲,近90篇文章,李正三為自己作了真實、深刻又充滿興味的闡述,完全發揮了一個學史者的功力與文筆,相當有可看性。本書不只為「台灣口述歷史研究室」留下一個記錄,也為台灣留美學生的生活寫照添補了一部分空白。
作者簡介
李正三
1939年出生於台南縣學甲鄉,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
學歷:學甲國小、北門初中、台南師範、師大歷史系、匹茲堡大學社會系(1968-70)。
經歷:擔任小學教師兩年、中學教師一年、步兵排長一年、中研院近史所助理兩年,1968年來美求學,1970年畢業後在美定居。
社團活動:參加紐約.紐澤西台灣同鄉會、紐約.紐澤西台灣商會、紐約台灣會館、台灣人美東夏令會、台灣人公共事務會、阿扁之友會、民進黨海外黨部、全僑民主和平聯盟、台南市各中學聯合校友會、師大美東校友會等。
擔任社團職務:紐約同鄉會會長(1999-2000)、美東夏令會召集人(2001)、紐約.紐澤西阿扁之友會會長(1999-2008)、台南市各中學聯合校友會會長(2004-2005)、全僑民主和平聯盟第三屆全球理事長(2004)、僑務委員會僑務委員(2000-2006)、民進黨海外黨部執委及評委、紐約台灣商會理事、紐約台灣會館理事,2004年代表海外僑胞在國慶大典致詞。
目錄
前言 李正三
序 (一) 一個夢 楊遠薰
序 (二) 德不孤,必有鄰 黃再添
序 (三) 奮鬥的人生 林忠勝
序 (四) 李正三先生「七十回顧」 郭正昭
PART I:生平雜記篇
1.童年的回憶—家父參加「二二八」
2.求學經過及鄉村生活的回憶
3.返鄉宴請親朋同學敘舊聊天
4.出國前後
5.紐約元祿壽司的回顧
6.紐澤西的將軍日本餐廳
7.無心插柳柳成蔭—我的餐飲業生涯
8.府城校友會致詞
9.再夢彌勒佛
10.前列腺癌的治療與康復
11.我曾在鬼門關前徘徊過兩次
12.浪子回頭金不換—從小朱的飛機票說起
PART II:228及政論篇
1.紐約二二八紀念演講會側記—“費城三傑”喜重逢
2.我們要記取二二八的教訓
3.從吳鴻麒個案說起
4.二二八感言
5.二二八的回顧
6.「不容青史盡成灰」
7.誰是二二八的元凶
8.台灣有種姓制度的影子?- 為紀念228事件六十週年而寫
9.平反二二八,邁向轉型正義
10.初晤黃文雄
11.初晤另一位黃文雄
12.路遠迢迢到洛城
13.台灣總統大選親歷記
14.激情之後 (一)
15.激情之後 (二)
16.「為台灣加入聯合國而走」向中國抗議
17.為完成政黨輪替,讓我們再奮力一搏
18.回台助選隨筆
19.雖然站不起來,也可以走出去
20.台灣總統大選是一場台灣意識與中國意識之爭
21.催票、投票及「牽手護台灣」
22.我看這次立委選舉
23.煮熟的鴨子又插翅飛去—2004年台灣立委選舉記略
24.記參加WHO造勢兩三事
25.讓我們高舉民主和平的火炬
26.期待台灣菊開創港都新「菊」面
27.「別人管乖乖、自己管怪怪」
28.美東試圖團結泛綠陣營
29.期待泛綠逆中求勝贏得總統大選
30.寫在台灣總統大選之後
31.台灣人風雨同舟、乘長風破萬里路--響應李應元的呼籲
32.洗耳恭聽大師兩席話
33.條條大路通羅馬
34.公道天理何在?
35.李天福與蔣廷黻過招—追述一件鮮為人知的史事
36.偉大出於平凡孕育偉大—讀《王教本傳》有感
PART III:社團活動篇
1.台美人社團活動記略
2.2004年在國慶大典代表海外僑胞致詞
3.吹響北美台獨號角的「費城四傑」--楊東傑醫師與北美台獨運動話從頭
4.挺扁懇請快馬加鞭
5.蘇貞昌縣長紐約演講側記
6.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迎送阿扁及李前總統有感
7.「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第28屆世台會雜記
8.寫在阿扁造勢大會前夕
9.歡迎阿扁過境紐約隨筆
10.我參加了「全僑民主和平聯盟」籌備會
11.全僑盟第三次全球大會即將開鑼
12.祝賀Rochester支盟成立—兼談「全僑民主和平聯盟」兩三事
13.凡是走過必留痕跡
14.「全僑盟第三次全球大會」記略
15.「全盟第四次全球大會」開幕典禮理事長致詞
16.匯聚僑力,讓世界看見台灣
17.台灣站起來,走出去 — 召集32屆美東夏令會文告
18.美東台灣人夏令會在德拉瓦大學隆重舉行
PART IV:旅遊隨筆篇
1.我的旅遊記要
2.地中海之遊隨筆
3.遊阿爾卑斯山,遙念故鄉台灣
4.參加總統就職典禮隨筆
5.旅日雜感
6.北歐旅遊隨筆
7.埃及旅遊隨筆
8.台灣要站起來,走出去--為迎送阿扁到宏都拉斯隨筆
9.遊聖巴特夢想蘭嶼
10.西葡旅遊隨筆
11.從洛杉磯到墨西哥等零星記遊
12.厄瓜多爾與祕魯紀行
13.意氣風發的環島旅遊
14.「阿扁之友巴拿馬歡迎團」隨筆
15.法國深度遊隨筆
16.智利及復活島之遊隨筆
17.三遊意大利隨筆
18.「台灣民俗美食之旅」記略
19.非洲獵奇雜記
20.記克羅埃西亞、義大利及斯洛維尼亞之遊
21.玉山在望
序
前言
1990年年底我和摯友林忠勝吳君瑩伉儷成立了「台灣口述歷史研究室」,幾年來林先生奮發淬礪,不僅創辦了慧燈中學,還推出了《陳逸松回憶錄》《高玉樹回憶錄》等六本大作,不管創業著書都是成績斐然。我除了2000年和盧主義、莊秋雄先生等合作出版《自由的呼喚》一書外,也陸陸續續在美東自由時報、太平洋時報、台灣公論報等發表過零散文章,驚嘆時光飛逝,人生七十年馬上就要過去,遂決定把這些散篇搜編成《七十回顧》一書,一方面為自己人生七十做個紀念,也濫竽充數為「台灣口述歷史研究室」留個紀錄。
1996年我出席在台北新公園舉辦的「二二八紀念會」寫了「童年的回憶」一文經報刊登載以後,受到讀者朋友的讚賞及鼓勵,遂繼續寫了幾篇生平雜記。後來參加許多社團並擔任職務,如台灣同鄉會、美東夏令會、阿扁之友會、全僑民主聯盟等等,為了呼籲同鄉們的熱烈參與及支持,以期鼓動風潮、造成時勢,也試寫過幾篇政論性的文章。因為家父牽涉二二八事件,家母及全家人深受其苦,因此我也對二二八多所著墨。由於在台灣師大時主修史地,來美後讀社會學,到世界各地旅遊觀賞歷史地理,探訪民情風俗變成我人生一大喜好,遊罷歸來就寫些遊記隨筆感言留下紀錄。所以生平雜記、旅遊隨筆、社團活動、紀念二二八事件與政論短篇等就成了本書的主要內容。
1999年六月十二日我自紐約趕到洛杉磯參加由吳澧培先生召集的「美國阿扁後援會」籌備會,回來後我寫了「路遠迢迢到洛城」一文,對阿扁有相當感性的介紹,承蒙多家報紙及同鄉會會刊的刊登轉載,事後我陸續涉獵許多有關阿扁的求學經歷及從政事跡,自己感受良深,遂十分投入阿扁的選戰與政務,對扁嫂阿珍也十分珍惜。我的想法很簡單,台灣人想要「當家作主」,想要「獨立建國」,那麼擁戴一位有台灣意識的「台灣之子」出來當總統就是到達這個目標的最佳途徑,因此與其說是擁戴阿扁,勿寧說是擁戴台灣。既使在阿扁阿珍出事之後我乃一本初衷,疼惜他倆。唯對阿珍沒有發揮她的優勢投入殘障慈善事業,阿扁未能充分運用掌權良機,鞏固壯大綠營勢力,殊感惋惜!這不只是他們個人的損失,更是全體台灣人的損失。在六十年黨國體制下,做出像阿扁阿珍一類事端的政治人物所在多有,為何對別人輕輕放過,而獨宰扁家?對最近陸續上演的幾件羈押上銬事件,我深信司法不公,漠視基本人權,是泛藍復辟勢力針對綠營及扁家狠毒的政治追殺。
我自小來自窮鄉僻壤、出身寒微,在求學的過程中就受到多位師友的提攜與協助,才能順利完成二十年的教育。在美經營三十多年餐飲業及不動產業中,前後有過五十多位投資合作及合股共事者,大家對我愛護有加,與我合作無間,才得和氣生財,共享多年的榮景。在我參與多個社團的活動中,我也都得到了許多熱心無私的伙伴的鼎力相助,需要財力支援時也得到許多好友的慷慨解囊,因此有許多活動都得熱烈響應,轟動一時。我一向容易滿足,幸有今日,飲水思源,對這些提攜與協助過我的師長、親友、合伙共事者,我都心存感恩、沒齒難忘。
在家庭生活中我對家母李莊丙特別懷念,她一生刻苦耐勞、慈愛溫祥,在幾次二二八紀念會的演講中,我禁不住涕泗縱橫不能言語,實在都是想起當年家母的可憐無助。結果她卻在家道開始好轉不久、六十三歲時去世,沒給我稍盡孝道的機會。家父李鹿一生關愛台灣,參與幾次政治事件,落到繫獄逃亡,痛苦不堪。所幸他身體健朗,享年八十六,晚年祖孫三代,曾經一起渡過幾年美好時光。我家祖、父輩到我三代都是男子單傳,唯我有五個姐妹、李菊、雪華、碧紅、春花、素珍。大姐若母,她曾助家母支撐家裡多年困局,可惜姐夫早逝,她已寡居三十年,其他四個妹妹都有完美家庭,堪可告慰。
我在1964、大學畢業那一年結婚,當時和內人張阿雪都在高雄市教書,隔年我入新竹第二訓練中心服預官役一年,退伍三天後就到南港中研院近史所上班,工作兩年後回高雄停留一星期就到匹茲堡大學就讀,三年後、1971阿雪才來美相會。算算結婚的前七年中、有六年都在各奔前程,聚少離多,在美重聚後雖然照樣要辛勤工作,至少不再有兩地相思之苦。我有兩個男孩,老大李志豪,生於1965年底,是NYU的MBA,在銀行界服務九年後,克紹箕裘,現改幫我經理餐飲業。大媳婦余秀華是NYU畢業的執業律師,已育有一男一女,取名李建台及李幸怡。老二李志傑,生於1967年6月,是Hahnemann大學畢業的胸腔科醫師,二媳婦Sheela Solevilla,是復健護士,他們育有一男、今天又得一女,取名李弘台及李慶怡。他們都能獨立自足,不須倆老操心,倆老也不必向他們伸手。我和內人已擬定八月二十四、五、六三天回台灣爬玉山,人生貴在能知足,「知足常樂」,不是嗎?
世事滄桑、人海茫茫,回顧人生七十,一路走來也非平順。我猶如操著一葉扁舟,緊握風帆,在大海中冒著風雨前進,雖曾遭遇幾次駭浪,但幸能化險為夷,沒有翻舟,也沒迷失方向,終得漸漸駛向佳境。在經營元祿壽司的十三年間我天天在紐約帝國大廈旁走動,自己曾經這麼回想過,一個一直到小學二年級,要到校口才肯穿上褲子的鄉下孩子,居然也能跑到這象徵全世界人文發展最巔峰的帝國大廈旁經商,這完全是拜自由主義社會之賜,也印證著「肯努力就有機會」一語不虛。來美41年中不管讀書、交友、做事、僱用員工,我幾乎和各國各膚色人種,包括西裔、亞裔、美裔等都相處或共事過,我覺得我們完全有能力和他們並駕齊驅。我要呼喚台灣人要有信心,我們絕對可以昂首闊步,邁向國際。「愛拼才會嬴」,整個大世界在等待我們去闖盪。
再說,這一輩子,如果還有什麼堪可告慰之處,就是我沒有在近二三十年來台灣民主化、自由化與本土化的運動中缺席,2000年的政黨輪替是最具體的成果。但是此一成果正遭受無情地吞噬、侵蝕,如果不及時奮起捍衛,我們將前功盡棄。「獨立建國」是海內外絕大部份台灣人的追求的目標,我們有責任在這一代努力促其實現。
最後我要感謝陳素貞女士幫我排版、校稿,前衛出版社林文欽先生為我出版,郭正昭、林忠勝、黃再添、楊遠薰四位好友為我寫序。不過我這四位朋友都把我們寫得太好,我們實在不敢當,幾乎讓我不好意思將此雜記出版。
8/11/2009於紐澤西寓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656330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96頁 / 17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萬里蜿蜒於中華大地的長城,以其無比宏偉的雄姿久聞於世。今天在「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號召下,許多地方已修繕一新,更加氣勢磅礴,成為我國名勝之首。它吸引著國內外成千上萬的遊人,以一覽長城為平生快事。凡到過長城的人,莫不嘆為觀止。 ... 有關長城的民間故事一、孟姜女哭長城 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裡做家務,突然發現葡萄架下藏了一個人,嚇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來逃難的。」原來這時秦始皇為了造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倆兒心心相印,徵得了父母的同意後,就準備結為夫妻。 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彩,賓客滿堂,一派喜氣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漸漸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聽見雞飛狗叫,隨後闖進來一隊惡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說,用鐵鏈一鎖,硬把范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了一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著丈夫。她想:我與其坐在家裡干著急,還不如自己到長城去找他。對!就這麼辦!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裝,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孟姜女沒有喊過一聲苦,沒有掉過一滴淚,終於,憑著頑強的毅力,憑著對丈夫深深的愛,她到達了長城。這時的長城已經是由一個個工地組成的一道很長很長的城牆了,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找過來,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最後,她鼓起勇氣,向一隊正要上工的民工詢問:「你們這兒有個范喜良嗎?」民工說:「有這麼個人,新來的。」孟姜女一聽,甭提多開心了!她連忙再問:「他在哪兒呢?」民工說:「已經死了,屍首都已經填了城腳了 猛地聽到這個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一般,孟姜女只覺眼前一黑,一陣心酸,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沉,風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范喜良的屍首,孟姜女的眼淚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臉上。她終於見到了自己心愛的丈夫,但他卻再也看不到她了,因為他已經被殘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有關長城的民間故事二、定城磚的傳說 定城磚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檐臺上的一塊磚。 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占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占經過詳細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管依言發磚,並說:"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後檐臺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藉此剋扣易開占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占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管一聽,不敢再追究。從此,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誰也不敢搬動。現在,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有關長城的民間故事三、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伙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裡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後,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並成為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有關長城的民間故事四、山羊馱磚 嘉峪關城,城牆高9米,還要在城牆之上修建數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眾多的垛牆,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設備,全靠人工搬運。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燒制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於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儘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裡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搭在山羊身上,然後,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輕巧的山羊,馱著磚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牆。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牆。 有關長城的民間故事五、擊石燕鳴 相傳,古時有一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一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牆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一直悲鳴到死。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牆,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牆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一起到牆角擊牆祈祝,以至於形成一種風俗。 有關長城的民間故事六、萬年灰與燕京城 人們都說,是秦始皇最早修的萬里長城。其實開始的長城並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有個燕王,他的國土小、兵馬少、力量弱,隨時都有被鄰國吃掉的危險。為了保住國土,燕王就徵用了民夫,在他的國土邊界山頂上築起高高的城牆,以防外敵入侵。 因為那時還沒有石灰,他築的城牆,石、磚都是用泥抹的。為了搶時間,早日修好城牆,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熱水,因此,民夫們就把大鐵鍋抬到工地上,用三塊石頭支起來,添柴燒開水。天長日久,鐵鍋被燒了個大窟窿,滿鍋的水全漏光了;把鍋下的火澆滅了。可民夫們也意外地發現,水灑在支鍋的石頭上,熱石頭遇到水就炸開了,炸出許多白面面,民夫們瞅著、想著,好生奇怪。有個人把這白面面用水和和,覺得比泥還滋潤,還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條和磚縫裡。 第二天,民夫們發現,用這白面面抹的石條和磚縫,要比用泥抹的結實的多。燕國人得到了啟發,從此,就燒石灰,來抹城牆縫。 後來,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為了保住他的皇上寶座,也仿照燕王的辦法興工修起了萬里長城。動工時,他下了一道旨令,讓原來的燕國人包攬燒石灰的活兒。因此,那時修長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國人燒的。長城修到哪兒,就在哪裡山坡上燒灰,而且燒的灰質量非常好,被後人稱為萬年灰,意思是萬年不變質。 長城修完後,別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國人燒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銀,建了個城鎮,專為燕國人居住,這城鎮就是現在的北京。因此,那時北京叫燕京,燕國人燒灰用過石頭的山統稱為燕山山脈。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時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千萬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它象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蹟,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於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禦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繼續加以修築,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它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有關長城的民間故事七、跑馬長城界 秦始皇把胡人打跑以後,為了阻擋胡人興兵復仇,提出在與胡人交界的地方,修一座堅固的長城。他的建議,博得了許多大臣的讚賞。並一致認為,應先從東北的遼中開始,因為那裡一面臨海,還是一個戰略要地。從那兒開始,在胡人恢復往日的氣勢以前,完全可以把長城修完。 那麼,到底修到哪呢?秦始皇主張將統一的六國全部用長城圍上。許多大臣表示:如果把六國全部圍上,長城總長可達幾萬里,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修完。這樣一來,人力物力消耗太大,有可能造成人亡國空。所以,大臣們建議,還是短一點好。但是,不管大臣怎樣反對,秦始皇還是極力主張用長城圍住六國。他越是極力主張,大臣們就越是極力反對。秦始皇揚頭想了一會兒,臉上露出不易察覺的冷笑。他提議,跑馬劃長城界。讓一個將官,騎一匹快馬,人馬飽食之後,人不下馬,馬不停蹄,由山海關起跑,經由六國邊界,能跑幾天算幾天,跑出多遠修多遠。 眾大臣一想,這還可以。縱然是追風趕月的千里馬,跑上兩三天,也就是兩三千里。所以,他們點頭答應誰想到,秦始皇又提出一個條件:沿全國邊界,不論山峰還是平地,每三百里修一行營,跑馬者從行營中跑過,以壯人馬之威。眾大臣不知其中用意,也都同意了。 文武百官退下以後,秦始皇把心腹之人找來,如此這般地吩咐幾句,他們便分頭行事去了。 跑馬這天,只見一員將官,頂白盔,騎白馬,穿白袍,掛白甲。他從第一座行營中飛出,走平地,越高山,半天多時間,衝到第二座行營。衝出二座行營,直奔三座行營。四座、五座……六天多時間,衝過十座行營。 秦始皇接到探馬的傳報:跑馬者已衝過十座行營。 這些大臣很納悶,這馬怎麼這樣能跑啊,六天多了,還跑啊。 又有五六天功夫,探馬又報,跑馬者已衝過二十座行營。大臣更奇怪了,怎麼,這馬還跑哪?這是什麼人?騎的是什麼馬?十多天了,俄不死也該累死了。想必是仙人騎神馬? 又過六天多,探馬又報,跑馬者再次衝過十座行營。 這回大臣都明白了,就是神仙也不行嗎。你瞅我,我瞅你,是不是秦始皇從中搞鬼了? 探馬接連傳報,跑馬者衝過四十座行營。秦始皇這個高興呀,就甭說了,可是,有的大臣鼻子都氣歪了。 白袍將還在騎馬飛跑著。戰馬跑到嘉峪關的時候,只見白袍將猛抽白馬幾鞭,白馬口鼻流水,一個大翻個倒在地上。白袍將也從馬上掉了下來。 這是怎麼回事?一匹馬怎麼一氣跑了一萬多里?原來,這是秦始皇用的計。為了達到長城圍六國的目的,他提出每三百里設一行營,他派心腹之八,每座行營都備一匹白馬,一員白袍將。第一座行營的白袍將到第二座,第二座的預備人馬接著跑出,看上去如同一個人一樣。就這樣,一共傳了四十多座行營。 那為什麼到嘉峪關人落馬倒呢?原來,駐嘉峪關行營有個姓趙的將官,對秦始皇這種做法極為不滿。他認為,長城修到嘉峪關,就可以阻擋胡人的進犯,何必要修那麼長呢?太勞民傷財了。所以,他見前營快馬一到,讓餓了幾天的戰馬一個勁的喝水。他上馬以後,猛打戰馬兩鞭,戰馬一機靈,緊跑幾步,嗆水倒在地上。 秦始皇聽說馬倒嘉峪關,很不高興。但是,按照他事先的話,長城只得修到嘉峪關了。 有關長城的民間故事八、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 詳文:周幽王三年(前779),幽王姬宮涅驕奢淫逸,自從得到褒國進獻的美女褒姒後,封為寵妃,整天沉溺於佳麗之中,朝政荒廢。褒姒生性不笑,面對宮中玉宇瓊樓,錦衣玉食,她毫無悅色。褒姒美艷無比,但整天愁雲密布成為一大憾事。幽王欲睹褒姒笑容,大臣們想盡千方百計始終不得效果。一天幽王出遊驪山,佞臣虢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拙劣計策,幽王決意一試,遂命點燃烽火。 各路諸侯見烽火報警,以為京城出現敵情。迅速整裝帶兵而至。見君臣安然無恙,且遊興正濃,感到莫名其妙。問其原因,對方笑而不答。「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史記·周本紀》)。看到這種場面,褒姒忍不住一笑。看到褒姒終於開了笑口,而且笑時姿態更美,昏君樂得忘乎所以。風塵僕僕的諸侯終於明白,烽火報警,調兵遣將,原本為博寵妃歡心。 王命如山,無可奈何,只得怏怏離去。為討褒姒再開笑顏,幽王故伎幾度重演。後來褒姒生了兒子,幽王十分高興,取名伯服。公元前774年,幽王廢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王后,伯服為太子。同時重用善諛好利的奸臣虢石父為卿,國人怨聲載道。申王后和宜臼把這些情況告訴父親申侯,申侯非常憤概,毅然聯合兩個諸侯攻打西周。兵臨城下,宮涅慌忙命令點燃烽火報警。屢受戲謔的諸侯以為又是昏君在討好美人,按兵不動,鎬京陷落,幽王被殺,西周300年歷史宣告結束。這就是「一笑失天下」典故的真像。 古人總結這一歷史教訓時認為,「赫赫宗周,褒姒滅之」(《詩經·小雅》)。並發出女色禍害之大,足以亡國的哀嘆!他們還把「幽王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搬上舞臺,以警示後來者引以為戒。認真分析這一歷史事件不難看出,西周從強盛到滅亡,有其自身的歷史軌跡。它的滅亡與褒姒之笑無直接因果關係。美女褒姒笑的是昏君愚昧,佞臣醜陋。幽王荒淫昏庸,不愛江山愛美人;大臣阿諛好利,不為百姓為君主;舉國上下人心所背,危機四伏,這才是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 正如史學大師郭沫若所述:「奴隸主貴族對奴隸和平民的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促使社會矛盾不斷發展,終於導致了宗周的滅亡」。這就是「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story/kkeppyv.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452580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田中體質調理達到減肥效果的中醫診所國姓鄉手臂瘦身中醫診所集集減重不傷身的方法彰化芬園腹部瘦身中醫診所
魚池鄉減重門診 埔鹽減肥中醫門診諮詢 和美中醫減肥推薦的中醫診所南投減肥門診推薦 社頭有效預防復胖的中醫減肥門診 草屯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針對更年期發胖瘦身有成效埤頭暴食症的中醫治療 中寮速成減肥方式 彰化專業減重減肥中醫門診推薦溪州減重中醫診所門診諮詢 福興鄉更年期減重門診 和美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針對胖因調治